返回列表 發帖
本帖最後由 powerful 於 2019-1-15 08:48 編輯

今日開始,一連三天,香港樂評選倒數2018十大單曲。

我先打頭陣,推薦黃衍仁《酒徒》;發帖的早上巧逢落雨天,毛毛雨水撇進這個發光方塊,潮濕的記憶連綿的襲來。就聽著黃衍仁的歌聲,以聊解這下雨天的懨悶。

https://www.facebook.com/4502648 ... 68909225797?sfns=mo

香港音樂評論組織集體推薦的2018年度十首單曲
--------------------
生鏽的感情又逢落雨天
思想在煙圈裏捉迷藏
--------------------
10)黃衍仁《酒徒》

曲、編、監製:黃衍仁
詞:引錄自劉以鬯小説《酒徒》



----
想像《酒徒》小說的開場,一個酒徒在雨天獨個兒的意識漫遊,伴著孤單的音色氛圍。他決定出外走走,第一幕結束,音樂隨之停下。然後下一場,結他又奏起,隨著「她」進場,編曲有了變化。夢幻的邂逅、眼神的交投,與「我」的心聲同步,正是重複着的歌詞與讀白交織的瞬間。文字的韻律、意識的流動;劉以鬯的文字、黃衍仁的囈唱,在樂聲之中捉迷藏。

(博比 @ 音樂. 人生)
------------------

#完整入圍名單 http://www.hkmc2.com/2018_nom/
#年度樂壇事件 http://www.hkmc2.com/issue2018/
#香港唱片列表 http://www.hkmc2.com/album2018/

TOP

香港音樂評論組織集體推薦的2018年度十首單曲
--------------------
有錢就身痕 有錢就移民
老母用Die神 大香港精神
--------------------
9)G T B《大香港精神》

曲、詞: Serena
編: Ruby
監製: G T B

----
於香港文化日漸式微的年代,慶幸還有《大香港精神》這種本土意識形態先行的作品。死港女的視野及高昂的演繹,或者會令你覺得滑稽重口味,但香港病入膏肓的 Cosmof***ingpolitan 生態又何嘗不是另一程度的荒謬?

( Prince @ Cool Music Forum )
--------------------

TOP

香港音樂評論組織集體推薦的2018年度十首單曲
--------------------
Hey 不痛了 Hey 你回來了
手鬆開的一刻 夢醒來的一刻
心未了 願未了 停不了
--------------------
8)岑寧兒 陳奕迅《一秒》

曲、詞:岑寧兒
編: Kenny Hsiao 、甯子達
監製:甯子達、岑寧兒

----
《一秒》靈感來自岑寧兒數年前目擊一場奪命車禍,但歌曲推出的時機加上陳奕迅的獻聲實在令人有太多聯想。前半段岑的歌聲加上連綿不絕的結他陪着我們走在幽暗的隧道,直至音樂收慢、停頓,到陳奕迅的加入,配合大提琴的伴奏,是極為催淚的震撼。不論你在記起那離開的人是誰,那一分鐘的結尾都能讓你陷入深深的懷念。

( Holf Yuen @ 當下音樂)

TOP

香港音樂評論組織集體推薦的2018年度十首單曲。
--------------------
我竟能把心內這番話講完
腦海有風 髮膚無損
--------------------
6)盧凱彤《荒原》

曲:盧凱彤
詞:林夕
編、監製:蔡德才 @ 人山人海、盧凱彤

----
疏離荒誕的合成器音色鋪滿,蔡德才留下似無還有的層次縫隙,與盧凱彤的人聲層次交疊出合而不重的聽覺效果,《荒原》彷彿是神似的人的一體與分裂。盧凱彤最後的音樂越來越形神兼備,甚至流露出殘酷的美感,創作如此赤裸,讓人欽佩又讓人嘆息。

(張書瑋 Sean)

TOP

香港音樂評論組織集體推薦的2018年度十首單曲
--------------------
與你再遠找幅絲絨一些心思在裡面 終於發現
與你再近只需鬆手一幅肌膚在伸延 如念
--------------------
7)王嘉儀 李拾壹《天衣》

曲、編、監製:王嘉儀、李拾壹
詞:王樂儀

----
現在做音樂如度身剪裁的西裝,追求貼服不離地,講究精緻而撫心。《天衣》主旋律平針綿密,副曲回針簡約有序,最後王嘉儀、李拾壹完美和唱轉音藏針。人的生命故事是流行音樂的最佳布料,以音樂敘述社區點滴是反璞歸真,將人與人的情感接通,《天衣》如衣履與身體一樣近。

( chikin @ Ch!sin )

TOP

十大剩返就係提名名單既五強,詳細倒數睇返樂評選網站:
http://www.hkmc2.com/top10single2018/

TOP

幾時出結果?
hehemamama 發表於 2019-2-1 18:50


過年前應該會出晒

呢十隻碟除咗許廷鏗之外我都OK
bagfgfcde 發表於 2019-1-28 22:12



TOP

本帖最後由 powerful 於 2019-2-17 16:51 編輯

2018年度香港樂評的結果,反映天王天后天團的強勢回勇,不過更值得細味是五強的多元,讓我們看到香港樂壇未來的可能。

我為香港樂評選男女歌手五強寫下的個人點評:
香港樂評選 2018 – 歌手演繹類

男歌手

張敬軒從年頭到年尾無間斷推出作品,翻唱歌、演唱會再到壓軸大碟向林憶蓮《感覺完美》致敬,在講求流行傳唱的大眾市場然大有斬獲,對比他一向低產量的效率,亦自是其豐收一年,從而奠定其天王地位。只是這種九十年代懷舊款式自然欠缺歌路變化,曲風亦持續保守,跟《Felix》一脈相承。這幾年來張敬軒音樂中最亮眼的發現該是新詞人陳耀森,在《缺》運用雙關手法表現殘缺與決心,亦利用個人的精神病題材帶出社會的病疾,同時具備歌者經歷與時代意識。《百年樹木》承接十年前《櫻花樹下》故事,得力於影像烘托情感、吳肇軒及廖子妤投入演出,成就全年最大熱曲目。

許廷鏗同為流行歌手標籤,專輯卻有別以往,有了更開放的演繹、更大膽的選曲、更連貫的專輯概念意識。轉會華納的自主自由終見效果,同名大碟展現重新讓樂迷認識自己的起步,當中仍有調適空間,《體操》還是尷尬多於自信、《恐怖情人》《白紙》擺脫不了沉悶,中段與巨聲 (陳慧敏、王嘉儀) 的合作卻見火花,首尾《一句話》呼應亦動人,可見其聲音可塑性。踏紅館台板在即,見證其音樂路成長,反失卻一群從前的歌迷。猶幸初心不忘,智慧卻能隨年漸增,但願商業與個人言志有朝能得平衡。

MastaMic (馬米) 全速前進說唱粵語的節奏只此一家,因此一向在這園地都得到高度肯定,而《MastaPiece》集結近五年歌者對社會人心的觀察,以及自我跌宕的寫照,作品中仍見其深沉思考,同時有情緒的釋放,在現場更掀感染力。只是《Hate Me》到《Fire》的速度提升未有轉化到內涵,同樣《破地獄》音樂結合宗教儀式有創意有笑點,卻沒有創見,批判對象略嫌小兒科; 而經歷過雨傘、魚蛋後的香港,沉重的氣氛再不是一年一度Rap Up回顧可以盛載,而新碟亦沒有如斯宏大的格局去總結社會現象,只停留在小細節上狙擊、點評,可說有表現其小聰明之處,卻欠缺大智慧。於是《思想流浪》這種簡單直接的自我流放,反成全碟清泉,成為意想不到的反高潮。

陳奕迅作為主流標竿,曾在《U87》《Listen to Eason Chan》高舉自我、《H3M》《The Key》遷就市場的陳奕迅,在《L.O.V.E》終可真正放下身份包袱,融入DUO band團隊,不需顧及流行性,從容唱著愛唱的歌。又經歷過《Taste the Atmosphere》的另類、《準備中》的古板,陳奕迅是次游走在玩味與懷舊的演繹間,《敬菸》展示他傳承之意、《可一可再》融入群體之間,再見其既展現青春火氣 (《破壞王》),兼具備成熟穿透力 (《漸漸》),其情感投入深度與多變幅度可謂近十年之最,可謂達成 D (Devotion), U (Unity), O (Originality) 之境界。

黃衍仁可算近年香港樂壇之奇葩,《飛蛾光顧》應是他向著世界發光發熱之作,其唱腔與廣東話的配搭,樂器人聲混合的效果,營造出獨一無二專屬他世界的氣氛,卻又能通往你我觸得及的那片天。看到胡波遺作《大象席地而坐》的灰濛淺焦畫面,就會想到黃衍仁的音樂,相當有電影感的曲詞;《行路難》如一顆跟著絕望之人走啊走著的長鏡頭、《無頭的回聲》就在長長隧道下取景,他在盡頭向著裏邊的她呼喊,卻始終只聽到他自己的聲音。每一首作品都引發著聯想,連結當下活著卻難以呼吸的靈魂,《飛蛾光顧》有著引人入勝的章節過渡,跨越時空的文學詩篇相和應,合成本年度最優秀、最地道的一張個人大碟。

--

女歌手

2017年女歌手競爭激烈,這一年則變回陽盛陰衰,出新碟的亦不在多數,林憶蓮趕尾班車已成超班馬。早前宣佈入圍名單有過爭議,林憶蓮還是香港歌手嗎? 她的目標不早是大中華市場嗎? 這種論調同應用於合拍片的一眾,周星馳這招牌就又見分化的討論。不講地域,林憶蓮的《0》大抵是衝撃台灣金曲獎的水平,放在香港市場競爭或是種委屈吧,其音樂性在五張唱片 (如陳蕾四首歌當作專輯) 中最突出,歌者演唱的駕馭能力亦最輕盈從容。

不過今年本地卻可算有位女歌手同有著面向更廣闊音樂版圖的野心,那是岑寧兒的《Nothing is Under Control》,國粵英三語齊下,從不只限香港,這幾年卻似已累積一定樂迷,個唱也能迅速爆滿。《剎那的烏托邦》贏盡口碑,亦令岑寧兒連續三年於樂評選俱獲大獎,只是她的單曲厲害,卻不代表專輯有著同樣強勁的後座力,同一種漂亮清脆的聲音在過渡三首歌後就會變得重覆,欠缺持續的力量。

然而《Nothing is Under Control》仍與《0》有一定競爭力,在於她的年輕與入世,歌曲貼近生活氣息,開場白之後五首都像早上,後五首則是夜晚,炒蛋咖啡的早餐到早機、然後入夜做夢看月亮面臨死亡。相對《0》則豁達出世,企圖進入空靈之境,有循環不息的意味,但局部歌詞卻又帶回現實,有種矛盾未消解。

謝安琪本也有力與林憶蓮、岑寧兒一較高下,這年她憑與麥浚龍的合輯橫掃主流傳媒頒獎禮,終得到她兜兜轉中本應早奪的女歌手獎,《The Album part one》具話題性,在於歌曲背後有相應文本,麥浚龍成功包裝音樂專輯為說故事的載體,卻在最後關頭宣佈年末只有第一部分,來年再續剩下劇情發展。於是只剩下3.5首歌的謝安琪縱然唱出浦銘心的不安於室,在每首作品都注入細膩情緒起伏,鑑於成品尚未完整,其表現還有待觀望,而這企劃是否值得開拓,亦需留待全套推出方可檢驗。

陳蕾只有單曲的先天不足,不過《娛樂人生》的醒覺、《慌》的沉淪,到《Run Away》奔向自由、《Tracey》宣告全然蛻變,已見一個階段的演進,跟歌者同步有著質變的突破。鄧小巧年頭《Inner Voice》為精緻小品卻過於短暫,新碟與黃偉文合作則見唱得更有感情和技巧,但歌曲水準卻有所滑落。兩位女歌手同在歌唱比賽出身,亦經歷過高低之感悟才抵達目前位置,仿似已走了很遠,然而既是長途障礙賽,也在此寄望她們能留下,並持續在路上成長。

TOP

MastaMic 嗰段寫出我心聲  
一直都覺得岑寧兒演繹唔算太吸引 未夠變化 不過今隻碟算 ...
bagfgfcde 發表於 2019-2-10 19:39


我一直都喜歡岑寧兒的聲線,一路走來就算獨沽一味已很有味道,不過若要持久在樂壇站穩住腳,或者有一些變化會更見火花。

--

今日送上完結篇,是時候告別2018,面向2019了。

香港樂評選 2018 總結

在關注香港樂壇的不同論壇、網站、民間榜單及樂評專頁等,都可見RubberBand 這年度廣受肯定,從樂團幕後創作、幕前演繹,從單曲到專輯,都全方位貼上「最佳」榮譽。RubberBand 的大滿貫,有別於上一年樂評選所見的「平行時空」現象,縱未能反映在主流傳媒的獎項,坊間Song/Record of the Year的聲音卻罕有地近乎全然一致。

當然《Hours》並非無懈可撃,其製作方向集合樂隊成員各自喜愛的風格,歌與歌之間並未有強烈的聯繫。以「時間」概念貫穿全碟,最大的共通可能對於熟悉其一路走來音樂的歌迷,教其聯想十年成軍的作品,如《城市當代配樂團》的總結回顧意味、《那一端》必然召喚《細街盃》回憶。

專輯最具連貫性、亦是相當強烈的感染力推進,莫過於承載沉重生死主題的《你會有一天學會面對》,過渡到感恩盼望的《未來見》; 然而這完美終章的意境卻因著多了一曲《逆流之歌》而從高空墮回低處。從俗而空泛的勵志曲一如其相應的電影,心中的節奏到底代表怎樣的價值? 此曲必需結合樂隊的辛酸才可找到切入點,不然那鼓聲原來是《Burning 燒失樂園》中Ben的重低音,可能意味著毀滅。而這旋律相對於盪氣迴腸的《未來見》亦是平凡欠特色。

這個年度見證著優秀專輯的較競,《Hours》剛好在大眾與另類之間的平衡,陳奕迅 DUO band 的《L.O.V.E.》與黃衍仁的《飛蛾光顧》則站在那天平的兩端,同樣的真誠,完整的意念,卻聽出兩種主題及態度,前者是一群人經歷年月友情達成的互愛境界,氣氛多變而熱鬧; 後者則是一手包辦曲詞樂器,充滿獨立氣息的內在自省之旅,烘托獨特的音景。

回到樂團的提名,Rubberband、My Little Airport、Supper Moment 各自發行了對自身別具意義的專輯。《Hours》是Rubberband回歸獨立的頭炮,亦是經歷人氣低迷後回勇的一張唱片; 《你說之後會找我》為My Little Airport 第九張大碟,阿p愈見成熟的生活感悟,憤怒與搞笑的程度都比從前更輕,似乎來到這一站要準備迎來轉變了; Supper Moment終於首次踏上紅館,《【dal segno】》誕生於演唱會前夕,內核深藏著對逝去經理人的情意,錄音水平亦有著質變。香港樂團終又獻上相當精彩的一年。

最後略談2018年的新人們,雖得不到外界廣泛注目,但值得注視的新聲也有其獨特性,涉獵範疇亦廣泛,純音樂代表有海島小輪、地道港女式諷刺絕核的GTB、重視編曲層次的江逸天,在各自領域都有帶領新氣象的野心,有潛在發展的可能。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