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今年有咁多好選擇,金像獎都可以比個咁既提名名單,
《一個複雜故事》《過界》零提名,
全數新導演冇得提名最佳導演,
《葉問終極一戰》只得黃秋生入選...

不過算數啦,舊年比部爛片掃獎都係咁,
頒獎禮都可能畀面照睇當娛樂既,文章就唔會再寫啦,
都係果句,有楊千嬅提名果年,我就寫下咁啦

TOP

本帖最後由 powerful 於 2014-2-5 23:04 編輯
Even if you are not writing a full article, it would still be great to see your picks -- either choo ...
kin888 發表於 2014-2-5 22:33


如果要睇 all,我寫左架喇:
我的年度電影總結 2013

純以香港導演電影而言,《一代宗師》《激戰》超晒班,《狂舞派》在後。
另外我亦同香港電影評論學會的心水一致,
基本上佢既評選已經好有代表性,有興趣可以睇下:
第二十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得獎理由撮要

另外你個選擇,我大部分都冇異議,
但女主角同女配角,我其實都喜歡鮑起靜同李韾巧。

TOP

今晚原來連睇都冇時間,撞左利曼榜首大戰。
anyway,《一代宗師》《激戰》《狂舞派》邊部掃晒D獎,我都會高興,
都係好電影嘛。

TOP

賽果好合理,冇諗過激戰只得一個獎,一代宗師掃獎只代表金像獎一貫既愚昧跟風 (利申: 我都好鍾意一代宗師),但班評審真係勁虛榮同小圈子,完全無心無力推廣香港電影,今時今日仲搵成龍壓軸同揀男兒當自強表演,完全脫晒節。

殭屍拎左兩個唔應該拎既獎,填補返鮑姐既失落。狂舞派三個獎都實至名歸,整個團隊都係咁有朝氣活力,更驚喜係佢地原來係影音使團2.0,多謝上帝之聲不絕於耳,哈哈。

TOP

講真呀 我自己都覺得千嬅上年拎真係好彩到不得了
撞正對手唔強 加上春嬌又做得唔錯
試下上年對住既係鮑姐  ...
victor1991415 發表於 2014-4-18 22:52


《一代宗師》早兩個禮拜上畫,歷史就會改寫,
《寒戰》肯定唔會橫掃,千嬅都唔會封后,
不過都未必代表Sammi有機會,始終鮑姐演得真係好出色。

反而《狂舞派》其實有機會拎最佳電影,只係一切都是如果而已...

TOP

期待千嬅出年可以用香港仔拎提名
不過睇過先知 (睇講鏟好似話唔錯)
當然仲有單身男女2 ...
victor1991415 發表於 2014-4-21 09:45


提名應該有機,但戲份會唔會比梁詠琪分薄,今次到底係女主定女配?anyway, 今年黃金時代一出,湯唯預期會橫掃。


--


一代宗師掃獎,引起「一片獨大」「本土VS合拍」之爭,
所以寫左以下篇野總結2013香港電影同簡略回應,
畢竟有得講好過冇得講,有人替某片不值,總算係另一種價值。

金像獎,作為香港影壇最受公眾注目,亦屬最大型製作的年度總結,
在港產片每年產量遞減下,某幾部大片主導(或壟斷)提名的情況愈加嚴重,
近幾年所提名的電影,合拍片入圍的比例亦逐漸提高,
入選所謂「香港電影」的定義,在外間看來變得模糊,
像《中國合伙人》幕前演出全屬內地,
像《北京遇上西雅圖》的導演、監製與主要演員都是內地 (湯唯被算作香港演員),
這些故事,除非有特別的隱喻與解讀,在背景設定與人物經歷上,都是與香港距離很遠的。
而讓香港人更有陌生感的,當然是來自語言,
在這之前的合拍片,還至少有港人說廣東話的元素,
少了這一份親切感,就少了屬於自己地方的共鳴。

在語言與場景都不屬本地的合拍框架下,是否就會失卻香港電影的味道?
2013年,兩位紮根香港,享譽國際的大師級導演,都拍了一部進軍內地市場的大片,
王家衛與杜琪峰,各自以本身的風格,
示範了怎樣在合拍片中不失去自己的創作標誌,亦不失電影屬於香港的身份,
同時邁向世界舞台,在不同市場的票房與口碑上大放異彩。

《一代宗師》講述舊日武林的興替變遷,到最後雲集南下在港,
在葉問與宮二之間,南與北之間,
投射了王家衛個人對於香港這個地方於大時代的定位,
在其鏡頭的個人特寫下,在角色的情感遺憾自白中,那是一份浪漫化的想像。
《風流夢》與《天之嬌女》,兩首不同曲風的粵語作品,
正好表現從五十到六十年代的歷史過渡。

《一代宗師》與《毒戰》承襲了香港最著名的兩大類型片 – 功夫與警匪,
前者擴大了格局與版圖,不局限於香港境內,亦不著眼於拳來腳往的官能刺激,
延續王家衛簽署式的風格,卻又比以往的詩意曖昧,多了解說,易於讓主流理解,
也多了坦白的出口,是他在一貫「錯誤的時間遇上對的人」主題的突破;
後者則索性隱去香港,港人北上對抗公安,
是以內地公路作骨幹,繼續杜氏利用周邊環境作走位調配的精心調度,
既然看到自我重覆的痕跡,也就更肯定其創作風格的堅持不變。

不論是王家衛還是杜琪峰,都有其掌控大場面的火候,
前者重視深入內心,後者則看重鋪墊外圍的氣氛,各有千秋,
兩者的作品都是來自內地的資金,
或是歷史呈現,或是寓言諷刺,
但都有香港的故事,都見香港人的觀點角度。

只是,在貼近香港觀眾的層面上,或許《激戰》才是最有港片風味的合拍片,
選址澳門作為主要場景,成為了中港台三地的融合點,
平民化的生活細節,就像充滿活力的舊香港,
這份重新振作的勵志精神,就由草根化骨龍去代言,
因此,張家輝台上高唱《The Sound of Silence》的一刻,
才成為港人心目中,全年香港電影本土價值體現的高峰,
那並不是本土與合拍之爭,只是文藝創作與通俗娛樂之分而已。

若然《一代宗師》與《毒戰》是2014年合拍片的代名詞,
那本土代表的光環自然屬於《狂舞派》與《殭屍》,
大導演紛紛北上,新導演則盡力展現本地特色,為新一代發聲。

然而,何謂本土?
從製作層面上,有多少香港人參與去決定?
《殭屍》在創作意念上坦承受東洋文化影響,
視覺上的呈現顯然就有清水崇的風格,
女鬼的設計、升級打機式決鬥,
美其名是一次結合,實則是仿效日本恐怖電影的模式。

若然不計實際工作人員比例,而談精神面貌的內涵,
《殭屍》比《一代宗師》還要欠缺香港情懷,
後者好歹是老香港的浪漫化呈現,理髮廳與招牌等仍有時代考究,
但前者的屋邨只是被掏空來展示暗黑美學的場景,
它的外形是屋邨,但內在是搭建的廠景,在冷冽疏離的氛圍下沒有血色。

若說是向舊經典致敬,實情是除了演員班底的組合外,並沒有一點前作的影子。
麥浚龍明確指出要拍自己心目中的《殭屍》,他亦無意去重現《殭屍先生》的構思,
他根本就不是看這類電影長大的,所有的靈感還是來自日式漫畫或CG鬼片。
《鬼新娘》在片頭一閃而過,那感動的一剎就戛然而止。
原來一切都是幻想,導演腦海中的幻想,毫無實在血肉的感覺。

老牌演員才是核心,但起用錢小豪及陳友似乎是噱頭多於實際效用,但求有市場話題點吧,
當然必須佩服麥浚龍有這膽識,再次起用過氣主角,重新發掘過氣題材,
但若只是從墳墓掘出來,然後再蓋一口釘,讓舊日舊式殭屍片從此長埋地下,
連懷舊的玩味都扼殺,迴光反照原來都是黑暗一片,真有什麼本土意義嗎?

當然,本土二字只是由觀眾及大眾傳媒賦予加冕,
《殭屍》的拍攝本就無此包袱,從此路進根本不通;
反觀《狂舞派》盡是年輕演員,聚焦大學生跳舞,亦是主流未曾出現的新鮮活潑,
對比死氣沉沉的絕望,朝氣勃勃的光明,似乎才是香港影壇的一支強心針。

台灣影評人周星星曾經提及,近年台片的特色,是通俗易懂,
拋棄了歷史意識,重視當下,為之「新在地美學」,
《狂舞派》大概就是這一種,不顧一切向前衝的熱血主題,
沒有亦不需要對應香港的電影史或近代史,單純地關注年輕人的夢想天地,
理工大學、工廠大廈等年輕與創意的標誌點,一一躍現在大銀幕上,
儘管沒有社會矛盾的問題,但也是一種人文關懷的表現。

《狂舞派》帶來了夢想的熱幟追尋,即使那個夢想未曾經歷過反復考驗,
但年輕就是要奉信,對嗎?
《狂舞派》的拍攝技巧未必最頂尖,其編導演水平還是幼嫩,
但其理應只是起步點,
黃修平的全力投入,就為香港影壇帶來了未來一點新希望,
至少在幕前,觀眾認識了顏卓靈與蔡瀚億,一對新的才能,正等待更好的電影,去發光發熱。

2013年度的香港電影中,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大抵就是這五部:
《一代宗師》、《狂舞派》、《激戰》、《殭屍》、《毒戰》。
金像獎最後表揚的,入圍最佳電影的前三部,也是個人的最佳選擇。

全文可看:
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合拍片
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本土派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