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本帖最後由 koko51018 於 2023-4-24 16:12 編輯

舊年聽少咗歌,但希望以下歌手/樂團組合可以順利入圍 ~

華語女歌手:Lisa Djaati,薛詒丹,劉柏辛,洪佩瑜,黃玠瑋
華語男歌手:熊仔,吳青峰
樂團:大象體操,Robot Swing,同根生,Tizzy Bac,布萊梅
新人:Kivi,Robot Swing,The Crane 鶴,洪佩瑜,黃浩庭(應該可以報新人?)

其他語言:鄭宜農,曹雅雯,BRADD,黃浩庭,Kivi,米莎
詞曲編單曲類別:陳珊妮〈困縛〉or〈理想〉入圍,《派樂黛G8 二元對立》入圍編曲or單曲製作,《爵士詩靈魂夜》入圍任何可以入到嘅項目,JADE入圍作曲or編曲,蘇珮卿〈Involuntary Adventures〉入圍編曲or單曲製作

TOP

回復 88# 背山望海


   近年報名資格有變,所有華語音樂都可以報(包括歌手專輯獎等等),至於點解今年先有廣東歌詞入圍,相信係評審團有香港音樂人大力推薦

TOP

本帖最後由 koko51018 於 2023-5-16 17:30 編輯

回復 90# victor1991415


   如果冇記錯,係可以報華語男/女/專輯獎,而作曲/作詞等通類獎項就係冇語言限制。  吳建恆舊年上原Way星球podcast有講過,有興趣可以聽返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28mvQpVgUGL3FZa6ja82K5?si=c4c5c7d92021494a
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5EmNhN9hwSyWrbRu3C1KQ8?si=495daca82c7b45b0

TOP

不過又咁講,就算報名規章講所有華語作品都可以報名,評審係唔係ready或者open比大量廣東歌入圍又係另一回事,始終金曲獎要服務嘅對象已經太多。

TOP

循例講講遺珠
最遺憾一定係靜物 Lisa Djaati《漣漪效應》0入圍
本來以為可以有華女/華專/編曲/單曲製作
華女另一個遺珠係薛詒丹《倒敘》
周圍提佢地兩個大半年,結果一個提名都冇,燈到佢地我真係好抱歉


另一個遺珠就係 Tizzy Bac,我自己好鐘意《Human Error》
都知道台灣個邊對呢隻碟反應一般,冇諗過連樂團都入圍唔到
唔知有生之年可唔可以見到 TB 拎最佳樂團


最驚喜嘅應該係劉柏辛入圍華語女歌手!
本來以為比較有機會嘅項目係華專/製作/編曲/MV/錄音專輯
估唔到會直接殺入華語女歌手,大力推薦《幸福星》成隻碟!

TOP

回復 118# mikan


   但我諗就算唔係佢做評審,洪佩瑜都會入圍,只係差在會唔會好似宜家咁入得咁多,例如我冇諗過會入到華語專輯同製作人。同埋佢係評審主席姐,都唔係佢一個人話曬事,佢自己冇得投票,同佢有關嘅項目又要去第二間房,冇得參與討論。當然評審團係由佢form嘅,會唔會搵曬自己人(which is 好正常,我唔覺得搵同自己審美相近嘅人一齊做評審有咩大問題)就唔知啦 ~

TOP

本帖最後由 koko51018 於 2023-6-26 16:17 編輯

我嘅私心得獎名單
年度專輯:《水逆》
華語專輯:《馬拉美的星期二》
台語專輯:《水逆》
客語專輯:《蝓螺》(米莎)
原住民語專輯:《分水嶺》(Kivi)
華女:洪佩瑜 or 劉柏辛
華男:熊仔
樂團:大象體操 or Robot Swing or 同根生
演唱組合 (冇意見)
新人:The Crane or 洪佩瑜
年度歌曲:新世紀的女兒
作詞:鄭宜農 - 人如何學會語言
作曲:吳青峰 - 戀人絮語
編曲:蔡德才 - 捆縛
單曲製作:陳建瑋 - 變身 or 韓立康 - 影子
專輯製作:柯智豪 - 邊緣轉生術

評審團獎:劉柏辛《幸福星》/ Robot Swing《STSTEM BOOTING...》

TOP

演唱類 決選評審:
桑布伊
王雙駿
左光平
吳加恩
呂士軒
佳旺
查勞·巴西瓦里
張涵雅
迪拉胖
張簡君偉
梁翹柏
許富凱
陳冠亨
陳綺貞
陳曉娟
阿P聊音樂
曾雅君
湯昇榮
楊大正

另外hirsk係演奏類初複決選評審,李端嫻係演唱類初選評審

TOP

宜農唔洗捧蛋 太好了

TOP

大象體操好慘 :(

TOP

恭喜洪佩瑜、吳青峰、安溥、嘟嘟、鄭宜農、熊仔,同埋柯智豪!

TOP

本帖最後由 koko51018 於 2023-7-2 01:20 編輯

今年初審評審嚴云農喺個人Facebook講佢對現時金曲獎評審團制度嘅批評,建議(同爆料)
大家可以去佢Facebook page睇
https://www.facebook.com/yen.winner

cop幾段精華
「2016年,我第一次擔任金曲評審,並進入最後21名決審評審團。後來在2020、及今年2023,我則是初審51名大評審團的其中一員。(期間另婉拒過兩次金曲邀約)
汗顏的是,我是直至今年5月16日,才知道原來現行金曲獎的制度,
是每年先由文化部內部「遴選」出該年的「評審團主席」。再由主席自51名大評審團中「勾選」21位進入複審/決審評審團。讓21人決定入圍及最後得獎名單。


「2、 請問,遴選「主席」有沒有什麼標準?
IG粉絲數?文化部補助案送件數?網路聲量?存款數?還是顏質?
如果是最後一項那我這輩子應該是絕對沒機會了。


3、 是否存在連續擔任評審的狀況?
相似審美觀反覆度量的結果,會不會造成審美疲勞、審美固著或壟斷?(我特意查了最近五屆的大評審團名單….嗯,很有趣)


4、 據我理解,擔任初審的委員,並不被邀請參與該屆典禮後的檢討會,沒有發聲管道,還必須保密身分直到典禮進行當下。(奇怪,初審委員在進入複審階段後到底還能影響什麼?)

我自己的經驗是:從不會有人告知你是否進入21人名單。
評完初審,沒被勾選到的你,就淪為了邊緣人。
跟參與比稿時很像,發詞的人很少會告知作品是否被用,總要等到聽見歌搭了別的詞上了架,或入圍名單公布時,才會知道你並不在那個同樂的小房間裡。」


「建議一:希望金曲獎取消事先遴選評審團主席的制度。
51進21的過程,是否能以專業項目區分(作詞、作曲、編曲、製作等領域),再由電腦隨機圈選,過程公開(全程錄影?)
並由最終21位決審自行推選該年度評審團主席?


建議二:若有擔任評審頻率過高的情況,
能否訂定迴避機制?
能否再擴大評審團遴選名單?讓更多不同聲音加入?


建議三:報名金曲獎是否應酌收報名費,以價制量?用以提高評審費用或成立公用基金?

說明:
a、 所有評審得在45天內聽完24604首作品
酬勞台幣8萬多一點,得扣二代健保,此費用是否合理可以討論


b、 我承認我個人的評審品質其實並不佳,我有把每首歌都聽過,
但大多時候我只能給一首歌30秒到一分鐘的時間。然後我真的會因為你是權貴而多聽一點。

c、 因製作音樂門檻降低及網路歌曲暴增,
很快我們就會迎來一年3萬首以上的報名總數,
若12月報名截止、6月底7月初舉辦的慣例不變,
那麼我認為金曲的評審品質只會一路越來越低落,或看名字給獎。


d、 報名金曲獎是權利,但不應是理所當然,
使用者付費的觀念是否該建立?


建議四:談了很多年,能否不要再用「語言」或「性別」來劃分金曲獎項?

說明a:把熱狗青峰放在一起評「最佳演唱」到底在為難評審什麼?

說明b:評審時聽到日文英文歌在競逐「最佳華語專輯」到底有多錯亂?

說明c:現在很多男生唱的是女聲,女生唱的是男聲,分性別不如分類型,嘻哈對嘻哈,文青對文青,舞曲對舞曲,芭樂對芭樂,兒歌對兒歌,R&B對R&B,這樣是不是比較專業些?

說明d:我知道這題無解,因為政治問題或選舉考量?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牽涉到敏感的族群議題?」

TOP

本帖最後由 koko51018 於 2023-7-3 23:00 編輯

回復 291# bagfgfcde


不如排埋年專?
我都排下先

華專
1. 冬未了 (2015)
2. 心裡學 (2017)
3. 愛的呼喚 (2019)
4. 家常音樂 (2020)
5. DEPART (2021)
6. PRO (2022)
7. 我是海雅谷慕 (2013)
8. 希遊記 (2018)
9. 呸 (2014)
10. 自傳 (2016)

華女
1. 魏如萱 (2019)
2. 林憶蓮 (2018)
3. 徐佳瑩 (2017)
4. 戴佩妮 (2013)
5. 艾怡良 (2016)
6. 蔡健雅 (2021)
7. 田馥甄 (2020)
8. 張惠妹 (2014)
9. A-Lin (2022)
10. 彭佳慧 (2015)

華男
1. 方大同 (2016)
2. 陳奕迅 (2017)
3. 蛋堡 (2020)
4. Leo王 (2018)
5. 吳青峰 (2019)
6. 崔健 (2021)
7. 陳奕迅 (2014)
8. HUSH (2022)
9. 林俊傑 (2015)
10. 林俊傑 (2013)

年歌
1. Thank You (2019)
2. 大風吹 (2016)
3. 玫瑰少年 (2018)
4. 最好的時光 (2022)
5. 山丘 (2013)
6. 魚仔 (2017)
7. 不要放棄 (2015)
8. 島嶼天光 (2014)
9.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 (2020)
10. 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 (2021)


年專
1. 母親的舌頭 (2019)
2. Ugly Beauty (2018)
3. 得力量 (2020)
4. 椏幹 (2016)
5. 馬拉美的星期二 (2022)
6. DEPART (2021)
7. C'mon In~ (2017)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