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發帖

狂舞派3去到咁盡,你仲敢唔敢追夢?

爆米花族2021/2/21 — 12:17



若《狂舞派》是一個關於少年追夢的美麗童話,《狂舞派3》就是一首貼近香港實情的追夢悲歌。如果你帶著對《狂舞派》的期望進場欣賞《狂舞派3》,我幾乎肯定你會失望而回。因為《狂舞派3》既沒有連場耀眼精彩的編舞,也沒有鼓舞人心使人熱血沸騰的青春口號。可是,我還是會說,你必需要看一次《狂舞派3》,尤其當你是香港人。

若單以電影技藝來說,《狂舞派3》說故事的手法不算高明,加上它的信息量相當大,而且題材頗為沉重,所以電影發展不免有點拖泥帶水的感覺,不及第一集般爽快易看。還好導演將數位主要角色的掙扎寫得扎實,無論是追夢者、捍衛文化者、兼顧生活與夢想者,全都容易引起觀眾代入其中,因此雖然電影節奏稍緩,但各個角色的內心衝突依然可以成功繼續吸引觀眾眼球。

談過表面的技藝後,是時候分享一下個人對《狂舞派3》的感受。《狂舞派3》首先給我的感覺是驚喜的,因為它的風格、內容,甚至走向都跟第一集大相逕庭。敢於拍出跟大獲好評的首集不同的東西,這一點是值得敬佩《狂舞派3》的。對於身為兩集《狂舞派》觀眾的我,《狂舞派3》有一份成長的感覺。《狂舞派》鼓勵人拚命盡力追夢,彷彿對照著所有入世未深,對世界充滿盼望的大學生的心景;而《狂舞派3》則寫出追夢人在香港的無奈,以及他們需要在生活與夢想中的掙扎,過程中有血有肉,簡直就是每一個初入社會、正開始習慣著這種庸碌生活的青年的心聲。

我記得當年看畢《狂舞派》後內心那一股心頭上的一腔熱血,但這次看完《狂舞派3》後的卻只有百般無奈、還有為身處在這吃人的都市感到如鲠在喉的壓迫感。《狂舞派3》寫的是追夢人的無奈、文化沙漠的形成、地下文化的消失、以及地產霸權對生活的蠶食。若你是初入社會而且對未來帶有期望的人,這部電影會為你帶來殘酷的現實;若你是有關心香港現況的人,這部電影將會使你再一次檢視到這城市的扭曲和死局。是啊,這就是一部如此悲哀的電影。

若你期望重溫當年《狂舞派》所帶來的熱血和正能量,我勸你真的不要進場看《狂舞派3》,因為看過之後,你只會跟隨電影中的主角一樣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之中。但若然你覺得反正現實已經壞無可壞,你大可以學像我一樣入場接受現實的二次傷害。《狂舞派3》所寫的就是你跟我每天的故事,平淡而充滿無奈,但它依然值得看,因為它會提醒你,即使在這個吃人而扭曲的城市中,仍然有人在狹縫中堅守著夢想和文化,仍然有人努力在魔掌之下用微小的聲音呼叫著希望。

《狂舞派3》不再高呼離地的追夢口號,而是寫實地道出此時此刻在香港追夢和守護文化之難。而《狂舞派3》當中更暗藏了不少對年青人的勉勵,只要是「真.香港人」就必然可以明白。《狂舞派》問觀眾,「為了追夢,你願意付出多少?」而《狂舞派3》則直接將殘酷的底牌亮在觀眾眼前,並問觀眾一句:「如果要付出這麼多,你還願意追夢嗎?」

我說不出到底《狂舞派3》好看與否,我只能說,它打動了我,我卻不想承認我喜歡它,因為它實在太寫實地寫出了現實的悲哀了。若要知道電影是否好看,我鼓勵你需要入場一看。因為這部電影除了是一部電影,它的內容更代表了此刻的香港人和現況,若你今天不去支持,將來你或會看到更多歌舞昇平、天下太平的「河蟹」電影,卻再看不見一套能讓你正視現實生活的警世之作。

P.S:比起曾經的「高先三寶」或是《夜香.鴛鴦.深水埗》,我覺得《狂舞派3》對時代的諷刺更為明顯,也顯露出更貼地的現代信息。所以,感謝GoldenScene 敢於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代中仍然拍出如此現實的作品,期待未來可見更多關於香港的作品,將這個時代的變化記錄在光影之中。

作者 Fb:https://www.facebook.com/popcornmoviehk / IG:popcornmoviehk

https://www.thestandnews.com/personal/狂舞派-3-去到咁盡-你仲敢唔敢追夢/

感想:多謝高登先。同樣係娛樂事業,但係同某D出賣尊嚴+淨係識得懷愐過去黎自high嘅機構高下立見。
在這畢生不滅 無極的狀態

補充一下,狂舞派3未上映已經為港爭光:

第57屆台灣金馬影展將於 11 月舉行。繼早前公佈開幕電影之後,主辦單位今日再公佈《狂舞派3》《手捲煙》兩部港產片選為閉幕電影。其中《狂舞派3》導演表示榮幸,「全球疫症未止,金馬影展能如期、實體地舉辦,意義重大」。

金馬影展今日(9 月 17 日)公佈本屆閉幕影片,分別是香港導演黃修平與顏卓靈再度合作的《狂舞派3》,以及香港新晉導演陳健朗與金像獎影帝林家棟合作的《手捲煙》。主辦單位形容兩部作品「『港味』十足」,深刻展現香港在地情懷。

《狂舞派3》導演黃修平對作品獲選為金馬閉幕電影「感到非常非常的榮幸」。他又指,全球疫症未止,而金馬影展能如期、實體地舉辦,「我認為在世界影壇中意義重大。金馬加油!」
在這畢生不滅 無極的狀態

TOP

召喚鏡粉會然
47. Bring Him Home
week17
1 . Pandora        緊急應變逃生法

TOP

其實狂舞派2去左邊

TOP

其實狂舞派2去左邊
edwardngwy 發表於 2021-2-21 18:53

離不開 留不低

TOP

睇第1輯覺得lokman真係幾型ga

TOP

支持狂舞派
支持樓主出帖,止一止D人狂討論tvb
  

TOP

第一集係鼓勵你追夢
第三集係話俾你聽一日搞唔掂地產霸權一日都唔使旨意追夢
2001 Cantopop Journey Week 51
1.怪我只敢做好人 2.一了百了 3.正義病患者

TOP

RE: 狂舞派3去到咁盡,你仲敢唔敢追夢?

我都寫咗篇文章,可以討論下:

首先要對黃修平不甘重複成功方程式,敢於向更高難度挑戰的新嘗試予以肯定。《狂舞派3》離開了校園,探討大人社會、賺錢世界磨蝕理想的掙扎,幾乎完全放棄了笑料及舞蹈,將主流社會不怎注視的工廈、街頭音樂題材放進一個成功的商業電影品牌,卻註定與觀眾預期衍生巨大落差。繼續起用《狂舞派》這名字去延續,選取農曆新年的上映時間,到底是商業計算還是一次挑戰觀眾口味的市場實驗,實在不得而知。

電影既是聲畫藝術的媒介,本可讓《狂舞派》的跳舞與說唱元素發揮得淋漓盡致,首集原來就強調以身體動作去呈現自我,到新一輯主題理應延伸到怎樣運用其去對抗霸權、保存真我。知道有很多影評曾質疑《狂舞派》首輯的舞蹈拍攝不怎具說服力,卻不要忘記這確曾掀起觀眾的情緒,那份活力、動態,通過大銀幕傳遞,正是電影的優勢: 這也正是《拆彈專家2》的優勝之處,連場動作爆破正是身體作對抗的視覺表現,港式動作片影像一向的強項,充分突顯是次憤怒大爆炸的命題。

然而《狂3》反其道而行,全片連一場完整的群舞戲都沒有呈現,剩下片末斷裂的各主角獨舞支撐,但在之前兩個小時幾近缺席,又或是舞蹈只作為輔助功能,與配樂的節奏不匹配 (搶櫈是明顯例子)。沒有舞,但有hip hop為主位,不過疑似幾場非現場收音的拍攝,嚴重削弱Heyo及眾rappers說唱的魅力及氣勢。《狂3》既不再相信舞蹈,也沒有好好思考如何拍好「現場演唱」,觀眾無從連繫到街頭表演的價值,在戲內只看到人物的消沉與鬱悶,愈看愈洩氣,演員也無復首集的生氣。

當然可說「了無生氣」正是電影想表現人物的困局,但最後想扭轉這局面卻顯得吃力,看舊片喚回初衷的橋段太廉價也太輕易吧。若要玩偽紀錄片,以真人經歷切入虛構,倒不如轉成游學修當主角,通過訪問狂舞派的角色,最後成立試當真拍成《狂舞派2》還更有意思。(從Dave角度看Mirror崛起也可以,不過這些當然全都是電影拍畢後的事了)

表現手法平庸以外,《狂3》的抗爭意識也相當值得商榷。戲內的龍城已比現在的香港美好得多,至少還願意去借年輕人平台來粉飾太平,如今虛怯的政權該連狂舞街塗鴉空間的造騷表象都容不下,都要趕絕。

肯做形象工程的香港已經不復存在了,於是戲中本應是反派化身的老闆看起來態度已算是相當誠懇 (取笑他不懂hip hop精神是合乎比例的回應),最後一場戲的衝突就顯得尷尬,跟大台《愛回家開心速遞》偶爾會出現的內部抗爭劇情並無太大層次的分野,而真正要反抗的幽靈並不在場景內。

對比台灣金馬獎首唱《歡迎嚟到呢座城市》時的現場氣氛,歌曲蘊含的意涵亦顯然超越了電影本身。重頭戲原意營造大合唱和諧與說唱批判兩者的對立,但經過2019後的香港人大概會視之為和勇合一的表現 (手牽手為和理非人鏈抗爭象徵)。《狂3》將歌曲斬件於不同段落呈現,令歌詞訊息的遞進亦無從突出,同樣相當可惜,唯有片末credit才可將那感受推到高峰。

電影最捕捉到目前熱議的話題,該是有關分化/割席的一筆。Heyo / 華Dee 的妥協是否助長強權、阿弗站在道德高地的批評是否充分,Hana/Dave/良等人怎樣面對原來同路陣營的不同路線/決定,不同記者對狂舞街的取態,都是很有趣、值得深挖下去。不過電影要兼顧的支線太繁重,以致全部只是輕輕一碰,然後不了了之,含混過去 (連小孩那段矛盾都沒有真正解開)。

關於工廈政策扼殺年輕人的作品,我還是推介林森的《綠洲》,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看看,作為《狂3》的補充。

TOP

其實狂舞派2去左邊
edwardngwy 發表於 2021-2-21 18:53

平行時空,狂舞派2係戲入面上映
(無劇透呀,導演自己一早講左)
在這畢生不滅 無極的狀態

TOP

我都寫咗篇,可以討論下:

首先要對黃修平不甘重複成功方程式,敢於向更高難度挑戰的新嘗試予以肯定。《狂 ...
powerful 發表於 2021-2-21 21:14


首先,我很欣賞黃修平利用這個方式去延續狂舞派這個故事。與其說是續集,倒不如說是以街舞為主題,道出一個真實故事。
這次故事有很多訊息想帶出,但或許有些命題太複雜,所以感覺分散,但角色刻劃比上次更真實及有更多矛盾,就像學生時代跟踏入社會後年青人對世界看法的分野。
最有趣的題目是究竟面對強權,群眾或是小眾應如何應對。在有限空間爭取還是原則上的堅持,電影帶出這個問題及兩方的對立及掙扎點,雖然沒有給答案但應該可令觀眾好好思考。有趣是電影劇本在2018年已寫好,但相同處境卻可應用在之後的情況(如立法會拒絕委任議題、或是娛樂圈藝人北上搵食),加上網上及社交媒體的欺凌文化,十分緊貼當下情勢。
不過比起導演之前兩部作品(《狂舞派》、《哪一天我們會飛》),明顯這次沒有了以往的樂觀,劇情發展及結尾都感覺消極,有些情景甚至讓我聯想到如看Ken Loach電影時的絕望,不知是否反映導演本人的心境轉變。

電影整體製作認真,最後一句,還是要呼籲大家入場好好支持這套緊貼香港現況的電影!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