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積分
- 760
- 貢獻
- 143
- 參與
- 617
|
生存為愛 - 與蔡健雅共渡的半生歷程。
是日520,談情說愛最好不過。
所謂「心之所安是吾鄉」。上年才認識的朋友說,聽到某位香港女歌手的聲音,身在低潮的她,依然因著歌者的陪伴,重拾生存意志,積極追星和工作之餘,亦樂意隨遇而安,
Go/Grow/Glow with the Flow。
看官可以說是「精神寄託」,但實情是,陪伴,可以渡過甚深難關。
你可以說是靈魂體下的「歸屬感」吧。
= = = = = = =
究竟,甚麼是終極偶像?又或者,要達到甚麼標準,才能成為鐵粉,達至「死忠」的程度?
包括但不限於買齊專輯、製作應援、演唱會全勤。
甚至在臉書未風行之時,筆者已經嘗試製作她的歌迷專頁,更瘋狂的是23年許願她到紅館演唱而訂單成真 (謎聲:你算老幾)
但更重要的是,她帶著我走過,前半生的大半路途。
還記得是中一前的那個暑天,在慣常收聽的電台節目裡,
聽到一首與別不同,有點清新,又有點節拍的國語歌,
然後,我按下了錄音鍵,
把她的聲音留下來⋯
這是蔡健雅的《呼吸》。
少年不識愁滋味,她因翻唱節目給表演樂團發掘,成為主唱,若不是資深團員給他狠下重話,也許她就不會去創作,更不可能有之後的一切。
——第一次環球時代。由《Tanya》 到 《Jupiter》——
初出道的時候,她給人的印象,只是個唱英文歌的洋妞。
當然,她當時的音樂專輯,英文跟國語各佔一半甚至前者更多(不計新歌加精選的話)。
Bored & Luck 的難買程度,就算數位平台能夠下載,瘋婦如我都要靠丈夫越洋搜購得來。
現今聽眾可能對於「一雞兩味」(一歌雙語)不以為然,但當時音樂市場,
既然可以減省成本,又無須多動腦筋,何樂而不為?
然而,民歌/結他風格當時並不大盛行,所以首張專輯的最佳新人獎,固然撲空,
之後的《記念》專輯,更是連一個提名也沒有,後來亦因唱片銷量欠佳而導致最後解約。
我想只是因為她太超前步署而已。「太多」、「好想放假」這類型音樂,旅行時收聽真的超爽說。版權條款所限播放率大減,曝光率也因而受影響,樣子不夠討好,一切非戰之罪。畢竟眾多選擇之下,才華天賦不能當飯吃。
——華納時代。由《陌生人》到《T-time》——
喜歡Tanya的朋友都知道,她不太唱這段時期的歌,
但平心而論,若不是華納這兩張「流行爲本」的「都會情歌」大碟,
也許連入尋常百姓家的門兒也沒有。
我的舊帳號是因為《陌生人》而命名沒錯。而這張專輯,堪稱是個人「上半生」的大碟之最。
當時的她,跟黃韻仁「傳說」有過感情關係,可能因此與他的創作拍擋小寒一拍即合(?),
當時《無底洞》、《陌生人》與《夜盲症》三部曲,配上「回到未紅時」的桂綸鎂,唱出多少人的貪婪與寂寞,
不止於此,在後邊的《失樂園》甚至是《忘了》,都為往後的非情、甚至推而廣之的大愛寫下了楔子。
而《雙棲動物》更是和Kimo的通訊功能合作,可以用相關程式作遠程對話。
小妹亦因此有機會跟她聊了幾句(也許是關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
相信這隻專輯是她比較創作受限的一張專集(連創作都不夠半數= =),
就算得了第一座女演唱人獎(但以當年的戲碼來看,勝算不太大),都讓以創作歌手為傲的她黯然離開。
——亞神時代。由《Goodbye & Hello》到《失語者》——
那幾年的我,經過天堂以後,直墮無間深淵。幸好,有種安慰,叫做偶像陪你一起過。《空白格》聽到網友都叫我轉歌,甚至成為電台來信的背景音樂;同年再遇上《說到愛》的離逝,
情緒病發看似無以逃避,但經過理解、釋懷,也許是靈魂共振的必經歷程。
那年她三封,我一個人在房間瘋狂嘶叫然後狂哭不止。
人世間的所有情感都很折騰,妳也是跟我一起過嗎?
《若你碰到他》 可算是當年專輯比較面目模糊的一張專集,由此起甚至到二次環球初專《我要給世界最悠長的濕吻》,
也是有努力嘗試、過後迷失、「屢敗屢戰」的情感遊走。愛情或事業的美麗,都可以突然產生又再不問理由的消失。當年「美麗突然發生」香港站,已買好頭三行的位置,卻因她的聲帶發炎而取消演出,相信她也因此一直耿耿於懷。
然後又一段感情失意,再加上對音樂路向的自我懷疑/探索,讓「正能量的太陽」終於掉下來。
一切事情,究竟是繼續安全乖乖,討好別人而流傳萬世?抑或尋找徹底屬於自己的烏托邦,自定「流行」「形象」的定義?
她努力為別人作嫁衣裳,但忘了與天地同在的自己。
《天使與魔鬼的對話》甚至《失語者》,前者的歌詞(#4-#9),後者的電子迷離曲風,
都深藏一種放負的迷失。橡筋過度伸展終會斷裂,善惡交疊的對話太煩擾,好些時候,患者不想尋短,卻只想與世界暫時斷線,聽聽自己內心的聲音,照顧自己看似「不被接納」的模樣。
在創作以外,她開始跨界生活,養寵、編織甚至烘焙到著書立說(其實她在電視節目烹飪得冠軍,只是非新加坡人未必知道?)
正念讓思緒伸展得到滋養,心胸寬了,明白流淚不安並非洪水猛獸⋯
總要有個生存的理由。哪怕只是為了繼續呼吸。
唯有覺察「此風不可長」的時候,否極泰來才是真正開始。
——再度環球時代。由《我要給世界最悠長的濕吻》到《不夠善良的我們:戲劇音樂設計專輯》(截至為止)——
回頭草不一定難嚼,只是外面的嘈雜比較多。
《濕吻》專集無論是歌迷(且看外語區XD) 還是外界樂評聲娘確是比前三個時代負評較多。
不止那些失實傳聞,更多是思緒紛飛以後的重組,《遺書》是一場與合作詞人共時的告解,然後經歷千山萬水,最後選擇對過去原諒,方是最有用救藥。
疫情的時間剛好給予時間生命沉澱,在家宅錄加遠端處理後製,《Depart》天時、地利、人和之下,終於修成正果,榮譽、掌聲、甚至迷失過往的自己,全都__倍奉還。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如果《陌生人》是上半生大碟之最,《Depart》是自己人生突變後神碟之一,當之無愧。頭三首歌營造天地寬廣,到中間回向自然生活,到最後Om Tara不消說,已經是另一個境界。昇華到上帝視角,就能夠更好的編造不同角色。不夠善良的我們,說是徐譽庭的拿手好戲——情感關係與情緒勒索。當你明白一切的本質緣起,也許當刻的決定不是最善巧,但已經是盡力、夠好的了。
到最後,以她暫時算較新,參與並合唱的作品作終結。是伍佰的「晴天雨天」。當天的「女伍佰」,已破蛹成蝶翩翩起舞,一切的盛衰起落,都是生命的歷程,而她的聲線,剛好把我的心,穩穩接住。
(在「給世界最悠長的吻」香港場,唱「全部的所有」之時,我像國內看選秀的觀眾比了一個大心,然後她看到並作出反應(回我一個手指心),前後的觀眾譁然,我卻心想:是時候往生了嗎?)好,三生系列寫完了,是時候繼續下一篇文章的寫作。 |
|